查看原文
其他

成功,还只是一个开始

港小航 杭州港航 2019-05-20

汗水会留下痕迹

历练会催人成长

目标会凝聚力量

35人

168小时

不经意间

剧本已经写好


全省海事执法比武

多项目第一

团队第一

我们不容置疑

我们荣耀而归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1345i2byr0&width=500&height=375&auto=0


理论测试与知识竞答组


李健:这一次我真的成长了


这次大比武,我是6个之外的替补队员。选出的人员,一个都不认识,都是来自于杭州港航各个基层所。

作为一个验船师,执法、许可、诉讼、水污染防治这些法规有30多部,对于我来说,只听其名,从来没有认真读过这些法规,心里很没底。

幸好,理论测试与知识竞答组请来了一位内河处资深的“老师”——章伯华。老师很强大,他通过了国家司考考试,对很多法律相当熟悉,参加处理了很多大案要案。这样的牛人,并没有陪我们登上最后的领奖舞台,在这次比赛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超级陪跑,都在默默奉献。

当时,有一个简答题在考场压中了,内容是“怎么判断一个船是不是在航状态?”当时章老师讲到自己处理过一个案子,我们印象很深。

这次竞赛,有点像高考。8:20准时到教室集中复习,14:20就要到达教室进行学习,一直学到18点结束。晚上,大家都很自觉地增加了“晚自习”环节。高中毕业了8年,这样紧凑的复习,让我感觉又回到了高考那个时候。

集训那9天,我跟桐庐处郑伟民,住在一个房间,他是法律专业毕业,通过了司法考试,取得了法律职业资格证书。

这么专业的人,还是很认真备战,我很佩服他。他每天给他老婆打电话,不是纯聊天,而是探讨学习案例。看着队友那么认真,我压力也很大,11点熄灯之后,我在手机上,继续看一个小时材料。

我做船检工作,对海事法律法规接触比较少,不懂就要请教他,一个晚上不下10个问题。比如行政处罚,我都不懂,“违反红绿灯、骑车被罚了10块钱,就是行政处罚。”他用最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我都担心,他会烦我。

这次学习,情绪很复杂,从“为什么是我”到“还好是我”,从望而生畏到收获满满。对于别人是完善、提高,对于我则是填补了一些空白。




案卷组


应静崎: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


自豪!激动!

想起这段时间,各路执法岗位业务能手齐聚一堂,早午打卡学习讨论一坐四五个小时,仿佛是穿越回了学生时代。

对于我们几人来说,有三大困难是亟待克服的。

1. 万事开头难,手中仅有的是比赛方案和规则,可面对众多的海事案由,从哪入手,如何着手是面临第一个问题;

2. 除了我现在行政处罚岗位,其他2位组员脱离实际案卷制作一段时间,如何重新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和调整状态;

3. 比赛对手都是来自各市局的精英,在处罚文书制作方面嘉兴等局底子比我们好,而且实力雄厚,如何在强中取胜,这是面临的最大问题。所以我们决定从细节上取胜,从适用的法条到证据链的逻辑衔接,甚至细致到文书字体大小、一个用词一个标点的运用,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

组长王金彪,大到法律条款是否真正适用该案由,小到笔录中的一个用词甚至一个标点,他都十分缜密。

组员陈辛格,对于处罚文书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分歧点或者法条适用不明确的情况,他总能清醒地从法理的角度将讨论进程由浑沌逐渐梳理出头绪。

我想这次比武我收获最大的地方就是要抓住并珍惜每一次锻炼自己,让自己成长的机会。



船舶消防应急救助组


徐南开:730秒,没有悬念


37℃、38℃、39℃……为贴近实战,船舶消防组顶着烈日,在高温下开始了为期10天集训。

早上6点集合,晚上6点结束,高强度的训练,加上持续高温,许多队员都有了中暑反应。更难受的是,身体严重脱水,体能严重消耗,却因为训练过后太累而吃不下饭。

但是为了补充体能,又不得不逼着自己吃一些咸的食物,用红牛“续命”。探火组穿着重达30斤的探火服,皮肤脱皮,起了红疹子;救护组成员长时间进行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练习,双腿跪的淤青;作为水枪组的一员,我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抛消防水带。

被水浸湿后的消防水带重达十几斤,却要保证抛出后距离目标地的偏差在一米范围之内。“身体半蹲,腰胯用力,45度抛出”,仅这一个动作,我就专门练习了不下三四百次。从第一天练习,到比赛结束,两手臂一直是酸痛的。

虽然,我们也会吐槽,“真累!”“热蒙了!”然而,没有一个人因为身体的原因请假。从第一次联系的全程30分钟,到最后比赛成绩的7分30秒,我们比赛程标准时间的20分钟快了一半还多。其实,每一次的进步都只为了超越自己,因为我们知道,在未来的“船舶消防救助的战场”,不是比赛,不算总分,救助更多的船舶,靠的只是实力,这样的信念坚定在每个人的心中,激励着每一位队员。




安检组


陈巍:船头钻到船尾,只为船舶安全


这次比赛,是由3个船舶“体检医生”(船舶安检员)组成,这次挑战赛,赛制比较有特点,在规定时间内找出15个基础缺陷,对于船检的我们来说,要得分,还是比较困难的。

比赛,比的是默契、信任、分工。模拟船检集训有7天左右,我们每天都要在封闭的机舱里,甲板上寻找安全隐患。我负责甲板,每天在甲板上来回走,被晒过的那个甲板,有50、60度,脚底板都发烫的,有时要量船,需要跪在甲板上才能完成,或者钻进船舱里,现场就像烘箱一样,再加上高温晒过之后,油漆味特别重。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个队员叫崔鲁东,他块头比较大,有200斤,没做过船检,是做海事管理的,他负责机舱内的隐患排查,内河的船只都比较小,他钻进去就很困难,在里面,他转个身都很困难,每天一进机舱,3分钟不到就满身是汗,挑战结束之后,很多人说他瘦了很多。

除了实践,当时集训,吃过晚饭,四个人就去学校的教室开会,总结当天查出来的缺陷,每一个缺陷都要找到法规规范的依据、标准,有些缺陷有争议性,大家要一起讨论,在教室里聊到十一二点。

一开始,大家磨合不是特别好,在船上模拟的时候,半小时找出20多个,这个成绩一般。但是经过团队合作,比赛限时30分,我们花了27分钟,找出了40多个缺陷,基本上都踩中,毛估估有95%以上都答对了。

我们化压力为动力,一次次从船头钻到船尾,从顶棚钻进机舱,总结经验,有的放矢,力求准确高效,每多找出一个缺陷就是一份精神食粮,大家都兴奋很久。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桌面推演)组


翟绍兵:“一骑绝尘”,靠的是脚踏实地的演绎


“一骑绝尘”,这是比赛结束后钱处对我们的评价。

如此高的评价,我们非常激动,这也是我们三人组这段时间辛勤努力的结果。

比赛准备阶段,我们组在组长周建副局长的带领下,认真研究水上突发事件各级各类应急预案和上级有关应急管理的各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设置了船舶碰撞、沉船、失控、人员落水、火灾/爆炸、搁浅、溢油等若干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科目及其组合;设想了接警、险情评估、信息报送、预案启动、应急行动等几十个应急场景。

通过不断演绎每一个步骤,最后梳理出了一套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实用大全”。

“实用大全”出来以后,剩下的任务就是死记硬背了。我们组三人就按照分工,开始理解和熟记其中的内容,最后在比赛中才得以“一骑绝尘”。


有一种努力,叫不服输

有一种体验,叫肩并肩

有一种成功,叫不停歇




稿源:杭州市港航管理局

轮值小编:余明源 董晓丹



点击一下关键词查看更多往期内容

▽▽▽

厉兵秣马,砥砺前行,我们即将出征!

一米八的硬汉,夏天出门要带两个“神器”……

前排围观!运河又添一座“绿色奖杯”

请你检阅 | 即使已脱下戎装 但军魂永驻在心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